你呈現事實的方式會影響別人的反應。
2011年5月中旬,台塑六輕廠發生大火,工商時報在5月17日以頭條報導標題,標題為「台塑受傷重 六輕17個廠停工」,然而同一天聯合報報導的標題則為「台塑六輕 一半工廠復工」。2012年11月24日,國光號翻覆路旁邊坡意外,造成3死24傷慘劇。隔天,聯合報有一則新聞以「國光客運肇事女駕駛 5年2次闖紅燈」為標題,中國時報的一則報導則以「司機XXX 單親媽富正義感」為標題。同樣的一件事,卻可能讓讀者產生兩極的解讀。看聯合報這則新聞標題的讀者,可能會認為是這位駕駛的問題;然而,閱讀中國時報標題的讀者,則會傾向駕駛是無辜的。如果讀者的反映正如所料,那就是「框架效應」與「月暈效應」發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