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講者:洪堯棟
時 間:2011年9月29日
題 目:科學告訴我們的識人術 – 談欺騙與說謊
摘 要:
知識經濟與網際網路產業造就許多年輕的企業家,他們充滿熱情,專注於新創事業,不過往往缺乏前輩企業家「閱人無數」的經驗,使他們在識人與用人上嚐到苦頭。近年來「識人有術」的科學研究逐漸受到重視,坊間「讀心術」的書籍也有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,這些資訊正好滿足這些年輕企業家的急迫需求。本次演講的主題就是希望透過科學研究的識人術,學習「察顏觀色」,了解對方真實的感覺與意圖,同時認識不安與不自在,提升對說謊判斷的成功機會。
研究顯示,多數人每天都會撒2個謊,33%的對話會涉及某種形式的欺騙,80%的謊言不會被察覺,80%的人會為了獲得工作而說謊。研究也發現,縱使相處很久的伴侶,都很難分辨另一半是在說謊;有些伴侶之所以能夠長久在一起,就是因為他們無法察覺對方說謊,有些人則故意不去面對,只往好的方面想。
要抓謊言,絕非易事,因為短短時間內要注意許多的細節,包括言辭內容、停頓、聲調、臉部表情、肢體動作、姿態、呼吸、冒汗等等。對方所傳遞的訊息不是交疊湧現,不然就是洩露的情緒瞬間消失。尤其是面對精神病態人格者、天生說謊家與受過特別訓練者,更會覺得無能為力。
人際互動中,人們有5個機會來測試對方真正的想法:
1.以問題來觀察對方的反應
2.觀察對方如何面對與處理問題
3.觀察對方如何回答問題
4.觀察對方回答問題後的反應
5.再以「問題」來探索「問題」
人能察覺謊言嗎?截至目前的研究與實驗發現,想察覺謊言,不如投硬幣來決定。然而,現實生活中,人們「說出」的意涵,往往與非語言所「釋放出」的訊號不一致。人可以控制談話內容,卻無法隨心所欲駕馭身體,以致於不經意地露出本意與情感。因此經由確立對方慣常的行為模式,再注意個人差異與反常行為,進而察覺不自在與不安,如此就能提高解讀的精準度。